新闻中心 /
服务热线:

0755-88220006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公司新闻

新闻中心

党群文苑 | 毛姆的世界

2021-08-21



毛姆的世界


QQ截图20210821145200.jpg文/范小羊


周六的午后,是我每周最期盼的时刻。我会带上喜欢的书、一个本子和一支笔去咖啡馆静坐整整一个下午。相对于喝咖啡,我更喜欢沉浸在咖啡的香气里。醇香的空间和文字融为一体,我便得以从这个世界逃离,偷得一段自在的时光,那便是毛姆文字里因为理想而自由的世界。


我喜欢毛姆是从《月亮与六便士》开始,毛姆真是一个浪漫的人,他写这本书的时候已经45岁,在世俗的眼里,这个年纪“理想”已经成为一个幼稚的词,但是毛姆却依旧把它看成天上的月亮。然后告诉世人,无论什么时候,你都可以选择自己成为怎样的人。


创作中的毛姆大叔



一些人会思考生活的意义,一些人则从不会问来世间一遭的目的。遇到《人性的枷锁》时,我知道追寻人生意义的结果便是人生其实毫无意义。那是我第一次明白,毫无意义并不是一个悲观的结局,相反,这给了我们人生无上的自由。每个人都可以定义自己的人生,不再拘于世俗认定的所谓成功或者失败里。


但毛姆也说过:“我用尽了全力,过着平凡的一生。”有时我也会困惑,如果人的一生真的像蝼蚁,忙忙碌碌,到最后却一事无成。这样费劲所有努力的一生,真的值得吗?


带着这样的困惑,我又遇到了《刀锋》。这本书买回来很久却一直没有看,因为标题让我以为它是关于战争的思考。但是打开之后却发现,依旧是那个理想的毛姆,而且有一个可爱的拉里。


书里有好几个精彩的人物,有一心追求社会地位的艾略特,有向往舞会和物质的伊莎贝尔,有遭到重创之后自我毁灭的索菲,还有不断探寻生命意义的拉里……他在故事里以“毛姆”的身份存在,他说,他是一个没有道德感的人,所以他会试着从内心深处去理解每一个人。他喜欢每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,所以他给了每个人他们想要的结局,也就是他们各自认为的成功。


看完这本书,我突然理解了在《人性的枷锁》后我的那个疑问。


大多数读者都会偏爱拉里,因为他走了少有人走的路,做了很多人年轻时想要做的事:漫游世界,探寻生命的真谛。幸运的是拉里最后找到了他的答案,后来消失在茫茫人海,成为一个船工,或者一个出租车司机,和大多数人一样,成了这个世界里最不起眼的一员。


拉里也是用尽了全力,终究过着世俗眼里平凡的一生。而不一样的是,他为这一切赋予了自己的意义,这是他选择去做的,而不是被选择。人生没有高下之分,唯一的区别便是:你是否知道这一生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?


拉里在书里说出了他探寻的终极答案:人生的意义就是在对人生的追求中不断地自我完善。结局也许没有那么重要,重要的一路走来都始终有个方向,那个方向便是意义。我想,这一定也是写这本书时年逾70岁的毛姆给自己的答案。


我曾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心甘情愿的、隐姓埋名的付出自己的一生,我曾以为生命的意义是铭记。后来看《我和我的祖国》中张译演的那段《相遇》时,我才明白,剧中的高远——那个国防科技战线的科研工作者,在他心里他叫什么不重要,世人记不记得也不重要,生而为人,他是为自己心中的那份理想而来,那份理想就是祖国和科技。


图片

电影《我和我的祖国相遇篇》海报


那些几十年如一日戍守边关无名将士,那些用尽一生也未破解某个数学或物理难题的科学家,又或者写了一生文字却一文不名的人,我想在生命的尽头也许会有遗憾,但是至少不后悔吧?因为知道他们知道就算重新来过,还是一样的选择,只因那是心之所向。


本无意义的人生,因为我们内心的有所渴望而变得充满色彩。我们不必人云亦云,也不必因为别人走的比我们快而妄自菲薄,我们只需要走在自己路上就好了。而人生最后的意义便是,我们在涂写人生的过程里,让自己渐渐的靠近我们渴望成为的那种人。


毛姆的世界一直月光如水,只为照亮每个年轻人迷茫的夜……



毛姆大叔


图片

作者:范小羊,28岁,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,来深圳5年,在福田区从事供应链行业,目前居住在龙华区。是一只爱吃、爱笑、爱玩,更爱生活的羊!



图片



图片

作品:《人生的枷锁》

作者:毛姆





威廉·萨默塞特·毛姆(1874年1月25日一1965年12月16日),英国小说家、剧作家。代表作有戏剧《圈子》,长篇小说《人生的枷锁》、《月亮和六便士》,短篇小说集《叶的震颤》、《阿金》等。 


毛姆1874年1月25日出生在巴黎,中学毕业后,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肄业。1892至1897年在伦敦学医,并取得外科医师资格。1897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《兰贝斯的丽莎》。1915年发表长篇小说《人间的枷锁》。


1920年到中国,写了游记《在中国的屏风上》(1922),并以中国为背景写了一部长篇小说《面纱》(1925)。以后又去了拉丁美洲与印度。1919年,长篇小说《月亮和六便士》问世。毛姆于1928年定居法国地中海滨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去英、美宣传联合抗德,并写了长篇小说《刀锋》(1944)。




征文.jpg

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【征文投稿】

主编微信号:LEE99005
主编邮箱:hj_nli@126.com







[返回]